|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类别 |
作者或译者 |
出版单位或刊物名称 |
出版时间或刊期 |
1 |
现代语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|
专著 |
刘惠媛 |
吉林大学出版社 |
2008.2 |
2 |
话说清明 |
译著 |
门顺德等 |
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|
2008.4 |
3 |
猜智力谜语记英语单词 |
专著 |
郑雪青 |
金盾出版社 |
2008.2 |
4 |
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调的翻译现实 |
专著 |
蔡华 |
苏州大学出版社 |
2008.8 |
5 |
四川大地震生死24小时 |
译著 |
门顺德等 |
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|
2008.9 |
6 |
名家紫砂系列收藏 |
译著 |
王阿晶 |
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|
2008.3 |
7 |
英汉名源动词中反映出的认知同一性 |
论文 |
宋文玲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8.1 |
8 |
陶渊明饮酒诗英译比译 |
论文 |
蔡华 |
外语与外语教学 |
2008.2 |
9 |
探析古希腊神话中的文学伦理观 |
论文 |
侯奕松 |
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|
2008.2 |
10 |
从中西思维差异谈英文书面表达 |
论文 |
梁华 |
绥化学院学报 |
2008.2 |
11 |
原型批评视角下的吴哥鱼莲意象研究 |
论文 |
杨俊光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8.4 |
12 |
超越语言的文化教学 |
论文 |
侯奕松 |
科教文汇 |
2008.4 |
13 |
因特网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|
论文 |
侯奕松 |
中国科技教育 |
2008.1 |
14 |
加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分析 |
论文 |
曹盈 |
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|
2008.6 |
15 |
从《最蓝的眼睛》看莫里森对黑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|
论文 |
贾素芹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8.4 |
16 |
《女勇士》中“无名姑姑”的镜像作用 |
论文 |
王晓琪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8.4 |
17 |
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|
论文 |
于元芳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8.4 |
18 |
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|
论文 |
曹盈、王善江 |
天中学刊 |
2008.5 |
19 |
合作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|
论文 |
曹盈、王善江 |
考试周刊 |
2008.5 |
20 |
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设计研究 |
论文 |
王善江、曹盈 |
黑河学刊 |
2008.5 |
21 |
《孙行者》中的性别策略 |
论文 |
王晓琪 |
长江大学学报 |
2008.4 |
22 |
外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|
论文 |
郭和英 |
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|
2008.1 |
23 |
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思-透析安娜悲剧及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|
论文 |
郭和英 |
科教文汇 |
2008.1 |
24 |
环境与文化的高端链接 |
论文 |
郭和英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8.2 |
25 |
灵魂的清洗、道德的完善 |
论文 |
郭和英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8.3 |
26 |
对大学俄语的教学思考 |
论文 |
郭和英 |
管理科学 |
2008.3 |
27 |
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 |
论文 |
王善江、曹盈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8.5 |
28 |
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 |
论文 |
王秀杰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8.5 |
29 |
论oa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|
论文 |
高见 |
黑龙江科技信息 |
2008.12 |
30 |
中国传统节日趣谈 |
译著 |
门顺德等 |
广东教育出版社 |
2007.9 |
31 |
从中西方哲学冲突解析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障碍 |
论文 |
李晓霞 |
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|
2007.1 |
32 |
文化差异因素与英语写作 |
论文 |
梁华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7.1 |
33 |
《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》中的儿童形象分析 |
论文 |
刘惠媛 |
科教文汇 |
2007.1 |
34 |
高校基层办公室管理模式研究 |
论文 |
杨晓梅 |
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|
2007.1 |
35 |
语言哲学意义理论基础上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|
论文 |
李可 |
绥化学院学报 |
2007.2 |
36 |
«觉醒》中的女性主体意识论 |
论文 |
李晓霞 |
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|
2007.2 |
37 |
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|
论文 |
滕楠、李英姬 |
科技信息 |
2007.2 |
38 |
也谈言语研究 |
论文 |
刘江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7.4 |
39 |
评德莱赛塑造的西方两种女性自我意识形象 |
论文 |
杨海燕 |
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|
2007.4 |
40 |
大学英语网络课程的设计 |
论文 |
李可 |
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|
2007.5 |
41 |
论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文书面表达 |
论文 |
梁华 |
绥化学院学报 |
2007.5 |
42 |
《失乐园》的艺术 |
论文 |
刘惠媛 |
辽东学院学报 |
2007.5 |
43 |
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模式的优化 |
论文 |
杨晓梅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7.5 |
44 |
生态批评简介 |
论文 |
杨海燕 |
科协论坛 |
2007.6 |
45 |
学习低效的大学生干部元认知策略分析 |
论文 |
杨晓梅 |
辽东学院学报 |
2007.7 |
46 |
大学俄语教学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 |
论文 |
郭和英 |
中国科学教育 |
2007.12 |
47 |
传统与超越 |
论文 |
张新颖 |
剧作家 |
2007.4 |
48 |
实用英语语法要旨 |
著作 |
赵明 郑雪青 |
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|
2006.1 |
49 |
重访红云镇:薇拉.凯瑟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|
专著 |
杨海燕 |
四川大学出版社 |
2006.12 |
50 |
基于Web的CAI课件开发过程中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|
论文 |
韩严 |
大学时代 |
2006.1 |
51 |
浅析第二语言教学中的“知彼知己” |
论文 |
王秀杰 |
边疆经济与文化 |
2006.1 |
52 |
被埋没的女性的存在浅析约瑟夫康拉德之《黑暗的心脏》 |
论文 |
王秀杰 |
大连年大学学报 |
2006.1 |
53 |
生活在现实与过去之间的不幸母女:浅析威廉斯之《玻璃动物园》 |
论文 |
王秀杰 |
理论界 |
2006.1 |
54 |
走出生命的地平线:浅析约瑟夫康拉德之《继母老爷》的女主角珠儿 |
论文 |
王秀杰 |
理论界 |
2006.1 |
55 |
《简.爱》中的性别意识 |
论文 |
刘惠媛 |
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|
2006.1 |
56 |
英语西域的修辞特点及英汉互译过程中修辞法的运用 |
论文 |
贾素琴梁华 |
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1 |
57 |
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|
论文 |
张平 |
黑龙江科技信息 |
2006.3 |
58 |
论影响大学英语写作的几种文化因素 |
论文 |
梁华 |
绥化师范学院学报 |
2006.3 |
59 |
法律英语及其语言特点 |
论文 |
班柏 |
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|
2006.3 |
60 |
英语学习中言语技能培养的三个层级 |
论文 |
滕芳 |
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|
2006.3 |
61 |
难以忘怀的过去:从托尼莫里森的《宏儿》中塞丝纱女谈起 |
论文 |
王秀杰 |
学术交流 |
2006.4 |
62 |
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 |
论文 |
赵霞 |
大学时代 |
2006.4 |
63 |
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新模式 |
论文 |
闵睿刘慧 |
科技信息 |
2006.4 |
64 |
A Research on the Reading Strategy |
论文 |
董振燕 |
中国科学学报 |
2006.4 |
65 |
素质教育呼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|
论文 |
陈玉玲 |
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|
2006.4 |
66 |
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从新定位 |
论文 |
刘慧闵睿 |
科技信息 |
2006.5 |
67 |
词汇教学与阅读理解 |
论文 |
宋文玲 |
中国英语教学 |
2006.6 |
68 |
对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与学双向平台的探讨 |
论文 |
李可 |
科技与企业 |
2006.7 |
69 |
谈大学英语网络教与学双向平台的设计 |
论文 |
李可 |
科技与创业 |
2006.7 |
70 |
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 |
论文 |
张建梅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8 |
71 |
从中西方哲学冲突解析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障碍 |
论文 |
李晓霞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8 |
72 |
应用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 |
论文 |
李可滕芳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8 |
73 |
应用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 |
论文 |
李可滕芳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8 |
74 |
从中西方哲学冲突解析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文化障碍 |
论文 |
李晓霞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8 |
75 |
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 |
论文 |
张建梅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8 |
76 |
英语专业口语考试改革研究 |
论文 |
刘惠媛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9 |
77 |
英语专业口语考试改革研究 |
论文 |
刘惠媛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9 |
78 |
高等职业教育应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|
论文 |
杨晓梅 |
中国西部科技 |
2006.10 |
79 |
多媒体与外语教学 |
论文 |
刘惠媛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11 |
80 |
多媒体与外语教学 |
论文 |
刘惠媛 |
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|
2006.11 |
81 |
在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指导下做好高校学生党支部理论教育工作 |
论文 |
杨晓梅 |
继续教育研究 |
2006.12 |
82 |
论《长日入夜行》中人物的悲剧根源 |
论文 |
张新颖 |
四川戏剧 |
2006.40 |
83 |
Winners考研英语丛书写作技巧 |
著作 |
王翠瑛 |
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5.4 |
84 |
Winners考研英语丛书词汇分册 |
著作 |
刘惠媛 |
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5.2 |
85 |
Winners考研英语丛书语言点分册 |
著作 |
刘惠媛 |
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5.2 |
86 |
Winners考研英语丛书作文分册 |
著作 |
刘惠媛 |
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5.2 |
87 |
Winners考研英语丛书阅读分册 |
著作 |
刘惠媛 |
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5.2 |
88 |
Winners考研英语丛书翻译分册 |
著作 |
刘惠媛 |
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5.2 |
89 |
3R背诵智宝书(上下册) |
著作 |
丑远闻 |
大连理工大学 |
2005.4 |
90 |
3R背诵智宝书(上下册) |
著作 |
王善江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5.4 |
91 |
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堂语言 |
论文 |
孙颖 |
高等教育出版社 |
2005.1 |
92 |
论了解中英文化习俗的重要性 |
论文 |
王翠瑛 |
沈阳教育学院校报 |
2005.3 |
93 |
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提高外语教学启示 |
论文 |
王翠瑛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5.5 |
94 |
两种文化颜色及颜色词喻义比较 |
论文 |
王翠瑛 |
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|
2005.5 |
95 |
《失乐园》的创作风格 |
论文 |
王翠瑛 |
浙江嘉兴学院学报 |
2005.7 |
96 |
哀鸣与静谧 |
论文 |
王翠瑛 |
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|
2005.5 |
97 |
菲茨杰拉德“爵士时代”的一面镜子 |
论文 |
王阿晶 |
中国教育科学通报 |
2005.3 |
98 |
英汉同声传译过程中的预测技巧 |
论文 |
王阿晶 |
中国科学学报 |
2005.3 |
99 |
英汉重叠词对比研究 |
论文 |
李青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5.2 |
100 |
英汉禁忌委婉用语对比研究 |
论文 |
李青 |
绥化师专学报 |
2005.2 |
101 |
Th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Collabor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Collaborative Activities to non-English Majors |
论文 |
陈玉玲 |
<
> China Business Review
|
2005.2 |
102 |
小议校园网内各系院综合网站的建设 |
论文 |
庞雨滨 |
黑龙江科技信息 |
2005.4 |
103 |
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及维护 |
论文 |
冯海平 |
科技资讯 |
2005.8 |
104 |
《失乐园》的艺术风格 |
论文 |
王翠瑛 |
嘉兴学院学报 |
2005.4 |
105 |
元认知策略对大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的影响 |
论文 |
杨晓梅 |
元认知策略对大学生的公共英语学习的影响 |
2005.6 |
106 |
三层交换技术优化网络应用 |
论文 |
冯海平 |
教育技术资讯 |
2005.9 |
107 |
英语教学互动探究 |
论文 |
滕芳 |
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|
2005.6 |
108 |
Using English Children's Literature in Teaching EFL Undergraduates |
论文 |
孙颖 |
中国教育科学通报 |
2005.1 |
109 |
情感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|
论文 |
刘凤娟 |
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|
2005.1 |
110 |
汉英综合大辞典 |
著作 |
王太林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01 |
111 |
实用英汉词典 |
著作 |
王太林 |
青岛出版社 |
2004.5 |
112 |
实用汉英词典 |
著作 |
王太林 |
青岛出版社 |
2004.5 |
113 |
《汉英综合大辞典》上中下三卷 |
著作 |
王翠瑛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01 |
114 |
《英国文学概要》 |
著作 |
吕志强 |
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|
2004.01 |
115 |
《美国文学概要》 |
著作 |
吕志强 |
香港科技教育出版社 |
2004.05 |
116 |
B级考点快讯 |
著作 |
吴建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06 |
117 |
大学英语A级考试考点快讯 |
著作 |
孙文君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09 |
118 |
英语词义辨析与语法结构点睛 |
著作 |
腾芳 |
大连出版社 |
2004.06 |
119 |
英语词义辨析与语法结构点睛 |
著作 |
唐晓岩 |
大连出版社 |
2004.06 |
120 |
巢Nest-董枫纸上绘画-------翻译 |
译著 |
王东霞 |
吉林美术出版社 |
2004.8 |
121 |
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点快讯 (修订版) |
著作 |
李蔚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8 |
122 |
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考点快讯 (修订版) |
著作 |
李蔚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8 |
123 |
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点快讯 (修订版) |
著作 |
张福芝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8 |
124 |
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考点快讯 (修订版) |
著作 |
张福芝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8 |
125 |
高等学校应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点快讯 |
著作 |
班柏 |
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|
2004.8 |
126 |
On the "different level teaching mode" |
论文 |
郑雪青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06 |
127 |
Lexicon Teaching & Reading Comprehension |
论文 |
宋文玲 |
大连经贸外语学院学报 |
2004.02 |
128 |
意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重要性 |
论文 |
王翠瑛 |
辽宁商业学院学报 |
2004.4 |
129 |
试论ATM组网络技术实论 |
论文 |
冯海平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05 |
130 |
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CAI课件编制 |
论文 |
韩严 |
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|
2004.09 |
131 |
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视觉性特点 |
论文 |
马雅萍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01 |
132 |
动词短语的特性分析 |
论文 |
刘莉 |
研究论坛杂志 |
2004.12 |
133 |
试析形容词的意义及用法 |
论文 |
刘莉 |
中国教育所理论杂志 |
2004.12 |
134 |
论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|
论文 |
梁华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05 |
135 |
论美国意象派诗歌的视觉性特点 |
论文 |
王阿晶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02 |
136 |
浅谈英语四级听力 |
论文 |
王阿晶 |
辽宁财专学报 |
2004.11 |
137 |
我国民办教育剩余 |
论文 |
邹静 |
职业技术教育 |
2004 |
138 |
交际能力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|
论文 |
唐晓岩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05 |
139 |
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渗透 |
论文 |
唐晓岩 |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|
2004.07 |
140 |
浅谈英语词义的比喻格 |
论文 |
唐晓岩 |
英语知识 |
2004.06 |
141 |
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|
论文 |
唐晓岩 |
外语与外语教学 |
2004.06 |
142 |
动词短语的特性分析 |
论文 |
刘莉 |
教学研究论坛 |
2004.11 |
143 |
试析形容词的意义及用法 |
论文 |
刘莉 |
中国教育新理论 |
2004.12 |
144 |
论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模式 |
论文 |
刘莉 |
中华教育改革文论 |
2004.12 |
145 |
四级听力浅析 |
论文 |
王秀杰 |
辽宁财专学报 |
2004.12 |
146 |
论多媒体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|
论文 |
刘惠媛 |
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|
2004.12 |
147 |
论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|
论文 |
贾素芹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6 |
148 |
英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渗透 |
论文 |
李晓霞 |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|
2004.07 |
149 |
略论俄语词类转化的本质和原因 |
论文 |
吴丽华 |
长春大学学报 |
2004.1 |
150 |
精益求精,佳作再现 |
论文 |
吴丽华 |
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|
2004.1 |
151 |
论语言的世界图景-颜色词的联想 |
论文 |
吴丽华 |
当代教育 |
2004.3 |
152 |
略论俄民族关于数字三的认识 |
论文 |
吴丽华 |
中外教育与研究 |
2004.1 |
153 |
论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|
论文 |
梁华 |
大连大学学报 |
2004.3 |
|
|
|
|
|
|
|
|
|
|
2009年4月16日 |
|